传承与创新–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项目
项目概况
用地面积: 11.16 万平方米
建筑面积: 51.5 万平方米
项目位置: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光侨路与龙大高速路交界处
设计单位: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、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
设计亮点
多中心医疗模式:方案创造了一种高效、多中心的医疗模式,各中心设置独立的出入口,以疏散超大型医疗综合体大量而集中的交通和人流压力。
双街式流线组织:方案设计了相关联的门诊街和住院街构成的空间体系,以分别建立门诊、住院与医技之间的便捷联系。同时,建筑内植入多种服务设施和共享功能,为全院提供优质服务,并配置艺术画廊、景观雕塑,以营造优美、宁静、充满人文关怀的医养环境。
新型中式医养环境:将传统医学观念与深圳的创新文化相融合,创造出具有传统风韵的现代疗愈型医养环境。建筑立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窗花等传统的吉祥元素意象,这种立面构成不仅使建筑与传统医疗建立联系,还可调节阳光,降低能耗,保护患者隐私,创造温馨的就诊环境。
规划特色
第一、苑中有园,园中有院。院落式、园林化的总体布局是方案最明显的特征。中国建筑往往与园林互相依存,和谐共生。方案因势随形,将建筑沿场地周边布置, 并在场地东侧形成一个园林体系。设计采用“凹”字形体量作为建筑母题,一连串“凹”形体量互相错动,形成连续、动态的半围合空间结构。并将“苑”、“园”、“院”植入其中,形成了苑中有园、园中有院的总体布局。“苑、园、院”相融相接, 浑然一体,营造出了一种虚实并济、阴阳合抱的格局。
第二、经络纵横,层层递进。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、联络脏腑及全身各部的通道。设计方案以“十”字双轴为“经”, 贯穿上下,沟通内外,各单元内部路网为“络”,纵横交错,层层展开。“十”字双轴分别沿医院长圳路和光布路展开,空间层层递进,形成了独特的中式空间序列。医疗功能轴组织门急诊和医技功能,设置架空广场、自助服务、健康讲堂、庭院等功能设施;住院生活轴组织住院、医养康复等功能,设置入口庭院、入口大厅、自助服务、艺术画廊、中医大讲坛、庭园等空间,并植入多种配套服务设施和共享功能,为全院提供优质服务。
第三、虚实相生,相融渗透。建筑主体的架空屋顶花园分为上下两部分,上部为三面围合的住院、养老等居住功能体量, 下部为大平层布局的门诊、医技等功能。通过设置底层架空和通高庭院,方案将地面园林系统、屋顶花园系统整合为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。设计结合深圳当地海洋性气候特征,室内外空间互相流动、转化。伴随着绿色植物的渗透,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趣,并且可以成为被自然包裹的具有诗意的场所。
第四、承转启合,与古为新。建筑的弧线形坡屋顶统一面向建筑中轴,形成了飞檐翘角四水归堂的景观意向。外立面的设计灵感源自“格扇通花”的独特肌理, 结合现代材料和技术,以舒展的长轴画面展现出现代东方韵味。通过对空间、肌理、尺度和色彩的处理,方案建立起了合、隐、妙、怡的空间秩序,创造出了“中而新”、“中而现代”的医院建筑。